江阴华姿中专校|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无锡农业技术学校)

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8.11.15  

一、现状分析

1.历史沿革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95年4月,学校原名为江阴华姿职业学校。1998年,学校被评为无锡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1999年,原江阴市农业技术学校并入我校,升格为无锡农业技术学校;同年,学校被评为省重点职业高级中学;2000年,学校创建成省合格职业教育中心校、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2008年5月,在江苏省职业学校转评星级学校过程中,学校成功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职业高级中学,并于2010年4月更名为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专业建设上注重创品牌、建特色,现有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原名园艺技术)、园林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等有9个中职(中专与职高)类学校主干专业,其中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园艺技术专业是省示范专业,学校还设有开设对口单招升学教学,设置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汽车、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方向。学校办学包括中职、五年制高职和成人大专等三个层次,主要以中职类专业为主。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历届毕业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局面喜人;对口单招升学率高,本科达线率位于无锡大市前列,办学成效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同。另一方面,学校实施以人为本、从严要求、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举措,使学生的生活安全、行为教育、能力培养等方面成绩突出,社会声誉好。

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现代化教育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无锡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优秀教师群体、无锡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无锡市园林式单位、无锡市安全文明学校、综合评估示范A级学校、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誉称号。

2.师资现状

目前学校拥有在编在册教师188名,其中内退一名,实际在校187名。在187名教师中,本科学历187名,占100%,有49名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含在读),占26.2%;学校拥有中高级职称教师达170名,占90.91%,其中高级职称36名,占近19.25%。

187名专任教师中,专任专业与实习指导教师96名,占51.34%。有84名专任专业教师拥有高级工(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占专任专业教师的87.50%;82.29%(79名)的专任专业教师为高技能、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

教师队伍中,除文化教师与专业教师比例欠妥以外,专任专业教师“双师型”特点明显,体现出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三高”水平,为我校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师类型

数量

比例

教师类型

数量

比例

教师总数

187

100%

文化教师

91

48.66%

男性83人,女性104名

专业教师

96

51.34%

学历

硕士学位

49

26.20%

专业

教师

理论教师

73

76.04%

本科学历

187

100.00%

实习教师

23

23.96%

其中硕士学历

1

0.53%

职业资格

高级技师

3

3.12%

职称

高级职称

36

19.250%

技师

69

71.88%

中级职称

134

71.66%

高级工

12

12.50%

初级职称

11

5.88%

中级及以下

12

12.50%

未评聘

6

3.21%

双师型专业教师

79

82.29%

学校拥有一支名特优教师队伍,拥有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无锡市又红又专优秀青年教师1人、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7名、江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1名,拥有无锡市学科带头人1名、教学能手9名、教学新秀10名,江阴市学科带头人3名、教学能手6名、教学新秀7名。与此同时,德育管理队伍也得到快速发展,拥有省德育先进个人1名,拥有无锡市班主任工作能手1名、班主任新秀2名、优秀班主任7名,拥有江阴市班主任工作能手2名、班主任新秀5名、优秀班主任21名,江阴市优秀德育工作者4名,江阴市爱生标兵1名。随着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名特优教师队伍不断得到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增加活力、提升亮点。

3.校园环境

学校自2009年起的五年中,受全市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基本建设投入处于停滞状态,学校现有教学楼、宿舍楼、食堂、操场、路面等已年久失修,整个校园现状破旧不堪,部分建筑漏雨漏水、路面坑坑洼洼、电路水路老化严重、教室宿舍墙面急需粉刷、园艺楼大厅、教学楼窗户等地方已处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地步,学校整体面貌已不适合学校进一步发展,急需从根本上有一个彻底改观。

4.教学条件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自2014年元月起成为市直属学校,坐落在风景优美、充满人文底蕴、素有“小无锡”之称的青阳镇,现占地近160亩,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在籍学生近1600名。

学校现有电子电工、机电、数控、计算机、汽修、农业等六大类实训基地,设备总值688余万元。学校有独立的校园网,有独立域名、网站、服务器,部分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主干网传输速度为100M/S,校内信息点达220个,勉强实现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学校建有图书楼和近250个座位的报告厅,图书馆藏书3.98万册、电子图书1.2万册,师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配置缺失,急需投入改造建设。学校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等运动场所,但设施简陋,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需要。学校现有教学楼两幢,可容纳50个教学班;兼顾其他可用作教学的教室布置,总的教室数量不足65个,与学校发展规模存在较大差距。宿舍楼四栋,除一幢抗震达标不合格以外,其他三幢修缮后能满足住宿安排,拥有宿舍总量230个,可容纳1380人住宿;食堂一座,共4500平米,最大容纳3000人同时就餐。学校建有4500平方米的电子、数控、汽修实训车间,但有近2500平方米的实训场地为简易轻钢房屋,不能满足实训教学需要,急需投入资金建设一幢现代化的实训大楼,以改善办学基本条件。

5.办学质量

学校以技能大赛为平台,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制度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坚持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原则,将技能竞赛覆盖到每个专业、每位教师、每名学生,并与教育教学紧密融合,把大赛的规范要求内化到职业教学过程,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2012年,陈海强同学获得江苏省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高职组金牌;2015年,在江苏省技能大赛中,黄亚萍老师获得“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教师组金牌,学校以1块金牌、2块银牌、4块铜牌的成绩位列江阴市职业学校前列;近五年来在省级技能大赛中共取得2金6银19铜,得到无锡市教育局的高度肯定。

学校注重为学生提供进入更高层次高校深造的机会,狠抓对口单招教学质量,本科录取率逐年增加。2013年本科达线率达到57.12%, 2014年我校本科58.94%,2015年本科达线率为52.24%,多名学生被东南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本二以上的高等院校录取,在社会上有良好反响

6.存在问题

(1)设备紧缺,硬件建设滞后

由于受前几年江阴市职教整合等因素影响,学校多年没有资金投入,学校现有的校舍陈旧,有的存在安全隐患;专业教学对设备设施的基本要求、设备与现有在校学生规模的匹配等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实习、实训设备的设施陈旧老化、配套数量紧缺、教学功能不全已经成为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已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现代教育设备短缺,不能满足需求,制约了学校现代化教学建设。

(2)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各项工作得到家长、学生的认可。近几年,教师的职称比例不断改善,但文化课、专业课教师比例还不尽合理,部分专业教师紧缺;从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学校名优教师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很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但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未能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等。因此,狠抓内涵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

(3)学校文化底蕴相对不足,尚未形成有特色的学校精神。

我校有20年的办学历史,然而可以依托的文化背景则比较缺乏。由于这些年来学校更多注重专业建设,忽略了校园文化塑造,学校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营造外在的文化气象,但想要达成内在的人文共识,尚待时日。

二、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全面提高学生基本文化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办学思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位,加快自主发展步伐,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三、总体目标

学校为江阴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校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市财政全额拨款,教育教学及学校各项管理受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并紧紧依靠青阳镇地方乡镇的关心与支持,通过学校班子成员带领全体行政干部和全体教职员工务实奋进地开展工作,围绕“凝人心、强管理、提内涵、促发展”的发展主旋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市内领先、省内有名、专业过硬、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显著的现代化中等职业教育中专校。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在校学生规模3000人、省四星级职业学校”,2015至2020年内涵发展五年规划主要涵盖以下八个方面,各项目标如下。

1.校园环境建设

学校要积极争取江阴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力争在2020年之前彻底改变学校现有的破旧、落后、设施缺失、功能不全的面貌,从外观上塑造一所面貌一新的新校园。主要任务包括:

1)建设一幢符合实习教学需要、功能配套的实训大楼,建筑面积不少于14000平方米。

2)建设一幢满足现在教学需要的多功能理实一体化教学大楼,建筑面积不少于3500平米。

3)建设一个风雨操场,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米。

4)对现有运动场地进行塑胶化改造,基本配套功能基本齐全,满足师生运动及体育教学需求。

5)对现有图书大楼改造建设,根据图书楼的建设要求,努力建设成藏书达标、功能配套合理、信息化管理规范、满足师学习需要的精神家园。

6)对现有楼宇建筑进行加固改造建设、修缮一新,满足学校建筑要求,力求外观风格整体协调一致。

7)对校园排污管网、动力线路、自来水管网、路面黑色化进行全面改造建设,改变现有杂乱无章的落后面貌。

2.硬件设施建设

根据学校学生规模、专业设置及设备设施要求、基本办公条件的建设标准,争取专项经费、逐步加大投入,逐步把学校建设成硬件达标、设施合理、设备先进、配套齐全、数量充足、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现代化职业学校。与此同时,校园建设要体现数字化、信息化要求,信息化建设有一定高度,教师办公条件有明显改善,创建宜人的办公育人环境。

1)专业设备规模全面达到省四星级要求,生均设备不少于7000元,重点专业生均设备力争近万元。

2)集成化、网格化办公设施逐步到位,办公电脑得到保障,网络设施千兆进校园,百兆到桌面,无纸化办公保障有力。

3)校园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所有教室、实验实训室等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到位,网络布点不留空白。

4)校园音响广播、有线电视建设涵盖必须区域,且功能配套、分区布局合理,满足学校管理需求。

5)校园技防设施不留盲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园各区域、所有楼道、走廊、教室、实验实训室全覆盖,保障学校安全。

3.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招聘力度,并结合合理的师资队伍调动的控制,逐步调优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技能型教师的比例。通过加大对专业教师岗位轮换和技能培训逐步配强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和校本培训工作,逐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培养一直学历达标、职称过硬、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素质优的教师队伍,并注重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一支双师型技术技能型专业教师队伍,逐步突出人才优势。

与此同时,不断调优学校行政干部队伍,逐步建立轮岗机制和竞争上岗机制,把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一线优秀教师选拔进行政班子,团结带领广大教师围绕学校发展和建设目标,脚踏实地开展各项工作。

4.专业课程建设

根据教育局对本市职业学校专业整合与调整的整体规划,结合学校发展和建设的规划,逐步拓展延伸专业结构,逐步打造以农林牧渔类专业为特色、以交通运输类专业为骨干、以现有其他重点专业为延伸的专业架构,并有计划地逐年增设新设专业,逐步打造专业群、延伸专业链,形成专业集群,压降办学成本和设备设施的重复投入,打造学校特色和亮点,树立专业品牌和社会地位,为学校总体发展夯实基础。

5.德育主题建设

学校秉持“严、实、细”的管理理念,坚持半军事化管理的特点,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德育管理规范,在社团不断丰富、文体兼顾形成特色的发展过程中,学校要逐步树立有自身特色的德育管理理念,并围绕理念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特点、有成效特色化建设,将育人的理念细化为每一个目标和行动,深入每一位师生的内心,细化为自觉的行为,真正做到主题鲜明、特色亮化、理念创新、导向有力、成效显著。

6.教学科研建设

教学可以要持续推进教师个人专项课题研究力度,并在无锡市、江苏省、乃至国家级立项课题研究方面有较大的推进力度,树立教学科研的特色和亮点。

7.学校制度建设

学校要对现有各项管理制度重新梳理,规范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全力推行制度立校、制度兴校新格局。

8.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包涵育人文化、专业文化、内涵文化三个方面。围绕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内涵,逐步打造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格调,在教学楼、宿舍楼、实验实习楼、校园橱窗、板报逐步加大渲染力度,并加强适时的教育与引导,促进文化建设。

四、主要任务

1.办学条件

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重点建设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实训楼。初步构建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电脑终端初步满足日常办公和教学需要,广播、有线电视、一卡通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学校“提标改造”要完成如下基础设施工作:

1)新建一座14000平方的多功能实训教学楼

2)完成400米环形塑胶跑道改造工程。

3)添置专业设备。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添置满足各专业实验、实训需要的教学设施设备。

4)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5个,力争省级、市级重点专业各1个。

5)校内实训基地:发挥职业教育中心的作用,探讨产、学、教结合的发展模式,吸纳企业到学校安家落户,建设实训工场,扩充实训设备,扩大实训规模,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工厂化和产业化。

6)建设数字化校园,整合校园网络、安监系统、一卡通系统、多媒体电教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多个系统,实现“多网合一”。

7)所有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实训教学场所均具有交互式数字电子白板;建设高标准录播教室

2.队伍建设

(1)干部队伍

根据教育局对职业学校内部机构设置及岗位设置的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现有管理机构设置,逐步规范岗位设置、调优干部队伍、理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行政职能处室的管理实效。要逐步试行干部轮岗制度、干部考核轮动机制,锤炼干部能力、强化干部岗位履职能力,培养一支责任心强、事业心强、政治觉悟高、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为学校长效发展注入活力。

(2)教师队伍

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达到35%以上,专任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0%-65%,专任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技师(含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85%。

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待遇明显提高,吸引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10%, 50%以上的兼职教师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以上职称,其中30%以上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高级技术职称。

师资团队建设和名师引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定《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2016-2020学年度师资建设规划》,每位教师根据学校发展要求制定《个人五年发展规划》,明晰各自专业成长目标,建立教师发展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教师自觉发展。

打造3-5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3-5个校级名师工作室,各专业培养1-3名专业带头人。创建1-2个江阴市名师工作室;新增市级骨干教师以上拔尖人才20名。

(3)德育工作队伍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能优良,为人师表的熟悉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德育工作者队伍,重点是班主任队伍。以爱心为基点,对青少年实施爱与尊重的教育,表现为生活上的爱心、学习上的关心,语言上的亲切、态度上的尊重,交流上的平等对话和教育上的耐心,培养一支具有“五心”精神的德育工作队伍,德育骨干队伍梯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五年内新增无锡市、江阴市德育工作带头人1-2名;新增无锡市、江阴市班主任工作能手2-3名,无锡市、江阴市班主任工作新秀3-4名;新增江阴市心理教育新秀1-2名。不断凸现“德育工作室”作用,德育(班主任)梯队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

责任部门:学工处

家长委员会:创建一支关心学校、热心教育,参政议事的家长委员会队伍,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交流沟通队伍,增强家校间的理解和互信,增强家校教育的契合度,增强教育的效度。

责任部门:学工处

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学生会、班委会等学生自管组织是德育管理的主要助手和切入口,是紧密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一要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选拔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生干部的日常行为,明确学习要求,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力量和综合素质。

二要充分组建好、引导好、管理好由学生会、班委会成员为骨干组成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以发挥学生积极性和自治优势,锻炼学生干部的综合管理能力,培育学生自律、敬业、公正、诚信的优良品质。

责任部门:团委

(4)后勤工作队伍

后勤管理人员队伍:

要结合2015年学校行政人员定岗核编工作,结合学校下阶段提标改造计划的实施,配齐配优后勤工作人员,打造一支服务、高效的后勤管理人员队伍。

后勤工作人员队伍:

结合学校2.5+0.5年学制的实施,通过充实、调整、调优,增加后勤工作人员数量,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合理调配后勤工作人员待遇,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余奉献的员工队伍。

安监方面:

一是安监办管理人员队伍:安监办工作人员要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积极进行安全教育活动,确保学校安全文明。

二是安保教师队伍:安保教师队伍要提高工作责任心,积极做好安全值班,安全检查工作,为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尽心尽责。

三是安保学生队伍:要建设一支素质高、乐奉献、勤发现、重实效的学生安保队伍。

3.特色建设

针对我校为无锡地区唯一农校的办学现状,我校要对传统“农”字头专业进行全方位改造,以现代农业专业建设为契机,逐步开发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园林技术、观光农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专业方向,全面提升我校农业专业的综合实力,并通过3-5年建设,成为在无锡地区乃至江苏省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

4.办学宗旨   

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办省市率先、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无锡江阴地区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坚持校企对接、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围绕生产服务管理实践,深化教学改革;坚持面向中职学生,探索适应特定教育对象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学生的全面成长;坚持全面科学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把我校建设为文明校园、平安和谐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

校风:团结、求实、创新、奉献

教风:严谨、热忱、敬业、创新

学风:自觉、勤奋、求实、争优

5.社会声誉

经过五年的努力,学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学校整体和主干专业均具有明显特色,特别是汽修、园艺等专业要在省内外同类学校和专业建设中形成品牌效应,在相关行业、江阴周边地区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狠抓对口单招,以高考佳绩激起社会反响,成为地方老百姓心目中的品牌学校;以创 “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为目标,不断积累办学经验,争创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

五、主要措施

1.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以教育局对职业学校内部机构设置及岗位设置为依据,根据组织原则,制订学校岗位设施实施细则,指导工作开展;

2)制订行政职能处室工作规范和年度考核实施细则,按年度对职能处室工作开展情况作全面考核评价;

3)制订学校行政岗位流动及轮岗机制,进一步锤炼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

4)建立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不断挖掘优秀教师充实干部队伍,对不合格干部逐步试行优胜劣汰。

2.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学校拥有在编在册教师188名,其中内退一名,实际在校187名。在187名教师中,本科学历187名,占100%,有49名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含在读),占26.2%;学校拥有中高级职称教师达170名,占90.91%,其中高级职称36名,占近19.25%。

187名专任教师中,专任专业与实习指导教师96名,占51.34%。有84名专任专业教师拥有高级工(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占专任专业教师的87.50%;82.29%(79名)的专任专业教师为高技能、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

1)制定教师发展规划,确立三级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制定学校教师发展总规划:学校梳理现状,总结师资建设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就发展目标、推进举措、保障机制等制定《华姿中专校教师队伍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确立教师发展各梯队的总体目标。专业部根据学校总规划,分析师资情况,梳理专业管理梯队,制定《专业部教师队伍建设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发展目标、细化举措,明确培养重点,确立每年专业教师的具体发展目标,确定专业教师“双师双岗双理念”的培养目标,确立专业带头人具备双高(高级职称与高级技能等级证书)并引领专业发展的培养目标。每个教师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就晋升职称,转岗学习,教学改革实践等,逐年确立个人发展的具体目标,确立德技双馨、综合发展、一专多能的成长目标。

2)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形成专业骨干梯队

优化建设机制:制定《华姿中专校专业带头人后备人选的实施意见》。明确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发展方向,学校为其搭建平台创设条件,制定培养计划,逐年落实,通过技能比武、教学改革实践、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题研究等载体,各专业培养1-3名专业带头人,建立起一支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匹配的教育教学团队,满足学校重点专业和精品特色课程需要的专业发展带头人后备力量。

推进名师工作室工作:“工作室”是以名师为品牌,由校内外名师和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组织起来开展专业教学研究、创新型教育教学研究的活动组织。学校制定《华姿中专校关于推进名师工作室的实施意见》,学校设立名师工作室专项资金。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专业引领作用,逐步形成一支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引领学校的专业发展。

3)举措三:引进和转岗并进,充实双师教学团队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积级推进校企合作,积极寻求主管部门的支持,建立引进人才的激励政策,引进生产第一线技术人才,调入、聘请企事业单位生产第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加速双师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转岗实践:鼓励文化课教师有机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教学实践,参与专业考察,加强对专业的了解,逐步向相关相近专业学科渗透发展,实现一专多能。例如物理→汽修、电子等等。积极参与相应专业技能的培训,做到主科突出,辅科优秀,不断提升专任教师中专业教师的比例,优化双师结构。

3.德育管理建设

1)学生管理全息化。借助联通科技开发平台,升级学校学生管理平台,实现学生管理手机APP实时管理,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同时各班建立“网上家庭”,留下班级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点滴,建构师生、生生网络互动平台,促进生生、师生的情感融合和思想交流,给学生留下美的、真的、善的回忆。在此背景下,大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德育管理团队,及时关注学生,实现学生管理全息化,即学生关注及时到位、管理介入及时到位、资料档案及时到位。

责任部门:学工处

2)社团活动特色化。学生社团是学生课余活动的重要基地,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由团委负责,规范组织管理,选派优秀师资,帮助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喜好、专业特色和社会需要,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增进学生友爱,增长学生才艺,增强学生自信。五年内,力争创建市级以上特色社团2-3个。

责任部门:团委

3)文娱竞技多彩化。团委主牵头,发挥并锻炼学生会功能,积极组织开展演讲、诵读、歌舞、棋牌、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文娱竞技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部与部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信,激发广大学生的进取意识、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责任部门:学工处、团委

4)德育行动支线化。一是完善以“校长室——学工处——专业部——班主任”为主体的“常规管理德育行动支线”,作为学校德育常规管理的主力军,保证日常德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健全以“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任课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学科德育渗透支线”,作为教师直接参与德育的主要途径,保证将德育因子渗透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三是建立以“学校党委——校团委——班级团支部”为主体的“政治思品德育宣教支线”,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保证学生正确政治信仰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四是强化以“校长室——总务处——普通职工”为主体的“后勤服务德育共育支线”,发挥后勤员工的服务育人作用,切实体现学校人人皆是德育人的理念,时时、事事、处处皆育人,帮助学生确立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五是优化以“学生会——班委会——学生个体”为主体的“学生个体德育自治支线”,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本位优势,培育学生自主信念、自制意识和自治能力;六是夯实以“学工处——专业部——班主任——学生家长”为主体的“家校互动德育延伸支线”,通过家校联系卡、飞信、QQ、微信、电话和实地家访活动等,争取家长的理解与信任、配合和支持,指导并帮助家长有效开展家庭教育,保证家庭教育到位不缺位,形成家校齐抓共管,合力培育学生的良好局面,同时赢得社会良好声誉。

4.专业与课程建设

(1)专业建设

目前,学校设有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8个中职(中专与职高)类学校主干专业;同时,学校还开设对口单招升学教学,设置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汽车、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方向。学校办学包括中职、五年制高职和成人大专等三个层次。

科学设置专业。以交通运输、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农林牧渔类为主干专业,形成以“交通运输”(汽车运行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加工制造”(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维修)农林牧渔类(园林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为主的四大专业群,年均招收新生700人左右。

合理规划专业。在做实加工制造专业、做强信息技术专业、做大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上,加强市场调研,认真审视江阴市乃至整个无锡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适时推出新专业,既为学校招生减缓压力,也能为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开辟路径;继续探索现有专业与职业接轨的各种形式和有效途径,争取有2-3个专业有所突破,形成品牌。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推进“工学结合”,实行“订单招生、定向培养、协议就业”新模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力求形成具有职校特色的教育模式。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面向社会、企业的职前、职后培训,以及生产技术服务;坚持办学多元化,形成 “3+2”等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衔接的模式。

开展社会信息调研,加强就业联系,收集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与用人单位和人才部门密切合作,建立学校就业网络,保证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2)课程建设

以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为抓手,完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深化课程改革。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将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以课程资源完整和适合网络教学为基本要求,向全校师生提供优质课程教育资源服务,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三年内争取建设无锡市精品课程资源共3-5门。

开发2-3门适应无锡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课程;建立教材开发、应用和更新机制,将“三创”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吸收技能大赛成果,开发3-5本校本教材。

5.教育科研建设

规划期内,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主要目标为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1)建立规范化的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定期召开科研工作专题会议,制定科研工作计划,落实科研经费。在科研项目管理上,严格执行申报立项制度、开题论证制度、中期检查制度、总结交流制度、结题验收制度,使科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2)开展“中职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3)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学校总课题下确立小课题,教研组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课题运转。

4)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市级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是课题主持人,通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能力。并积极开展交流培训,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促使教师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

5)完善科研档案,种类齐、过程清,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轨道。

6.特色学校建设

教学方面:

建设目标:以专业的特色特别是农业专业的建设带动特色学校的建设。

1)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通过深入用人单位、企业调研,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和职业发展情况的跟踪,明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人才结构和需求状况,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将农业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能够应用和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2)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解,针对职业岗位能力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以任务引领、项目驱动、行动导向,注重过程培养,重点关注职业能力的终点状态,围绕着这一终点状态,在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创造性,做成一种开放的课程模式。

3)根据统筹性、仿真性、开放性以及成本效益结合的原则,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与农业骨干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德育方面:

1)借力青爱工程,助推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我们要充分借力青爱工程,利用好“心语驿站”这一基础平台,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心理教育培训或专题研修(五年内新增国家认可的心理咨询师2-3名),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新形势下心理教育迫切需要,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向纵深,做到提前了解、及时干预、适时介入。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摸排工作,及时完成新生的心理测试工作,有计划的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活动。从面上,营造心理教育的轻松氛围。

二是对重点学生建立教育辅导档案,严格按程序对重点学生做好记录、上报、心理辅导与疏导等工作。从点上,关注个别群体的心理动态。

三是将心理(生理)健康(包括积极心理教育)课程固定课表,每班至少2课时,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实效化。

2)凝练德育特色。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和论证,凝练出以积极体验为德育主载体,以传承和践行“孝悌”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德育主内容,以培养“孝师长、悌友朋”为主要标志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德育主目标的德育特色,将学生的行规养成、文明礼仪教育融合一体,并以此申报市级以上德育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践行、培育和助推具有华姿印记的特色德育。

7.学校制度建设

根据学校实际,遵循民主与集中的原则,建立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1)认真梳理已有制度。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对已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列出清单,认真做好废、改、立工作。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教师认可的制度,要着力抓好落实;对于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要予以修订完善;对于制度缺位的,要抓紧研究建立新制度,切实形成便于遵循、便于落实、便于检查的制度体系。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根据《江苏省职业学校管理规范》,分别制订和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要从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师业务管理三个层面制定,加强对每一位教师工作行为的严格考核、检查监督和反馈矫正,促使学校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学生管理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仪容着装规范、班级规范化布置、学生管理条例、学生偶突发事件处理及上报流程、日常安全防范条例、校纪校规及违纪处理条例、全员育人条例以及青少年违法案例读本等有机融合,形成现代化的德育管理制度。后勤管理需在校园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三大条块规范管理,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创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体系。

8.学校文化建设

按照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学校硬件建设整合规划的前提下,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断改善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创建优美校园环境;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重点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目标是构建师生幸福成长的美丽校园。大力开展“关心教师思想,关心教师情感,关心教师生活”行动,使教师幸福感增加。定期开展“文明风采”大赛、“艺术”节、五月红歌会以及各类社团活动,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教师义工服务队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声誉。

1)积极关注教师幸福成长——以发展性目标引领教师成长,引导教师根据学校师资建设规划科学制订《个人五年发展规划》,激活教师成长的“内驱力”。积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开展以心理调适、心灵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成长工作坊活动,引导教师自我内省、自觉成长。扎实推进以“关心教师思想、关心教师情感、关心教师生活”为内容的“三关心”活动,为教师提供宽松的精神文化空间,营造积极愉悦的工作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努力提高教师生活质量,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2)完善制度,打造引领学校发展的精神文化。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加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名班主任培养,构建优秀教育教学教师团队;推进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团队学习意识。

3)整合设计,营造和谐向上的环境文化。从整体设计到区域布置,形成优雅和谐的人文环境。推进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在专业环境布置、专业活动开展上,融入先进的企业文化元素,促使学生亲身感受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实现从学校到行业、企业的跨越。

4)就业指导,提升学校浓厚的创业文化。在培训体系和政策扶持上,搭建就业创业宣传平台和教育服务平台,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创业策划大赛、“我的创业梦想”演讲比赛、创业之星评选等,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5)主题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通过开展文明风采大赛、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党团活动、社团建设、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寓教于活动中,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